带着孩子高质量游玩,绝对是每个宝爸宝妈必修课;今天和大家分享下一项不花钱,但是对大人,对孩子,对国家都很有益处的带娃方式——游览博物馆。
可能你听到这觉得有点过了,带娃是自己的事情,怎么就对国家有益了?看完我的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上周末我带着孩子来到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来了以后特别惊喜,来一波图给大家感受下。
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文物图片听说这里是武汉文明的发源地,盘龙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好的城址之一。
为什么我对博物馆情有独钟呢,不是我多有文化,主要是不花钱还涨见识。但是这种涨见识是需要花功夫才能做到的。
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文物图医院工作,常年和论文、期刊打交道,有一次看到复旦大学博士生写的论文《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觉》,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高度和意义。
好处一:让孩子更懂历史,提高孩子教育的高度,利国利己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儿童的智能培养、能力塑造和素质养成与一国未来命运息息相关,而“智能培养、能力塑造和素质养成”则取决于“教育“。所以,一个国家“儿童教育的高度”也将昭示这个国家未来所能“企及的高度”。
我闺女对这类型的文物很感兴趣儿童教育包含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三项内容,博物馆儿童教育属社会教育,而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决定它可成为国内孩子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用以弥补学校教育的局限。通过探索一种校外教育的新模式,让孩子们处于一个容易理解的世界,培养其鉴赏力、创造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既然我们所在的城市,为我们免费开办了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作为家长,当我们了解带着孩子浏览博物馆的重要性、必要性后,花点心思,带着孩子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这样说来,我们每个人就是在做一件利国、利己、利未来的事情。
好处二:开发孩子儿童潜能,发挥潜在天赋
儿童阶段是人生模仿性最强、可塑性最高的时期,如果具备发展适宜的环境,能接收“适当”的教育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潜在的天赋就能发挥。
瑞士心理学家吉恩·皮亚杰强调:儿童若接触实物,实际操作,借由观察、分类、预测、描述和推理一系列过程,学习情绪高,持续久,就会比较有成就感。
如果在孩子学会说话,我们就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现在的博物馆都做得很好,声、光、电、实物标本等5D效果,孩子可在实物天地里自己去摸、去看、去想、去问。从而发现和发展儿童自我潜能。
展馆内声光电的效果图所以当身边宝妈问我,休息的时候喜欢带孩子去哪里玩,我一般会重点安利:一定要带着娃多去博物馆,每个城市都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宝贵文化珍宝,应该是学习和传承。
但是去了,想涨见识,必要的功课真的不能少,不然会觉得很乏味。根据我游览的经历,和大家分享这几个妙招。
第一:一定要做功课,做到心中有目标
这点很重要,为啥要做功课呢,分享我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的真实感受。同样是面前的一个大文物,类似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大花瓶”(请允许我这个不太形象的比喻),我闺女问我这是啥?
我闺女最感兴趣的文物功课做得还不够到位的我,知识不够,全靠演技。我只能说,这是个很早以前的叔叔阿姨,特别聪明,做得一个大花瓶......,后面就是一堆自己都不信的鬼话。
但是身边的一个宝爸,感觉是个很优秀的大人物,一看就是做了极其详细的准备来的。他从文物的起源,文化的制作工艺结合材质滔滔不绝,期间还不忘和孩子互动,如果是他(孩子)去做,会怎么做?孩子也很聪明,说先和泥巴,然后烧制......
最后爸爸再告诉他古代是怎么做出来的,寓教于乐,我算是看到典型了,孩子最后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爸爸,我学会了,以后我也要做这个
馆内文物听到这,我全程默默地跟着这个爸爸后面“偷师学艺”。所以,去之前,还是得对目的地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有的放矢,才能更有收获。
第二,中途做记录,回来巩固加深,有必要可以多次游览
我真的属于天资愚笨类型的,一个博物馆,我一般至少去3次,每次都会拍照、拍视频留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珍贵的记忆。
一般回来之后,我会把拍的视频和图片,放给孩子看看,让她回想,她看的东西,这也是检验游览成果非常好的方式,让孩子把看到的,记忆在脑海中,再转换成语言,无形中,既加深孩子的记忆,又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是一个不错的亲子互动时光。
期间,我自己都不记得的地方,我会再去查查资料,下次找个时间再去看看,再次补上。
每到这些时候,又感觉自己再迈向成功父母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如果您也认同我的观念,喜欢这边文章,欢迎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