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郭鹏
全文字,阅读约需2分钟
如今不论是剧本杀、密室逃脱这类娱乐活动,还是旅游演艺、话剧演出、博物馆展览等领域,都开始着力打造沉浸式体验服务。
身着知府官袍,置身于威严的“县衙”内,在绑着铁链的罪犯和手拿扇子的书生中寻找破案线索……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剧本杀游戏所营造出的沉浸式氛围。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能体验超现实的刺激,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个娱乐项目。”剧本杀资深玩家35岁的林维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现在出现的一些空间装修、灯光及音效都很逼真的沉浸式场馆,能让玩家有更好的沉浸体验。
事实上,在如今不论是剧本杀、密室逃脱这类娱乐活动,还是旅游演艺、话剧演出、博物馆展览等领域,都开始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着力打造沉浸式体验服务。“这让观众、游客能如同演员般,融入舞台和情境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有分析指出,沉浸式体验为文旅深度融合创造了新机遇。
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据相关报道,时下许多文旅项目正利用动捕技术、VR技术等为消费者制造沉浸感,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旅游开启“看剧模式”
7月19日晚,蒸汽游船“知音号”在武汉长江上起航,船上载着“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武汉行探访团成员们,深入感受武汉发展变化和老汉口长江文化。“这里的灯光好神秘!”“为什么这些哥哥姐姐穿的衣服和我们不一样?太美了!”“这里是迷宫吗?感觉在穿越。”探访团成员们还未上船,演员们已经就位。推行李的服务员、卖报纸的小妹,逼真的场景一下子就把人带入长江边20世纪的大武汉,灯光、音效、投影、实景等诸多细节吸引着探访团成员们,他们在“看剧模式”中感受长江底蕴。没有固定的舞台和座位,观众能在剧场中自由行走,直观地感受故事所处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更可以近距离观看演员们的服饰样貌、言行举止。因其独特体验和强互动性,这种演艺方式不仅吸引了外地游客,也吸引了本地市民。有武汉市民告诉媒体,他曾和家人专门去体验“知音号“,轮船上亦有不少本地人。“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新鲜有趣,更加深了一家人对武汉历史的认知。”“当下,沉浸式体验被广泛应用于文旅行业,尤其是旅游演艺中,摆脱了传统‘你演我看’的单向传播模式和固定的舞台布景后,沉浸模式通过双向互动让游客更好感受景区的文化内涵,强化旅游的体验和记忆。”有业内人士表示。据了解,在一些城市,不少沉浸式旅游演艺已成为“网红打卡”项目,除了湖北武汉的《知音号》演出,山西平遥的《又见平遥》演艺等项目也都受到年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