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E时代,收藏文物不止摆设在展柜里、橱柜上,还可能被封存在手机里。日前,记者了解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即将于11月18、21日“上新”文创产品,只是这次的文创产品并非可以真实触碰到的实物,而是有数字编码号(证书)的虚拟文创产品,属于“数字文创产品”,在艺术界则被更多人称之为“NFT艺术品”。
不久前蚂蚁链发起“宝藏计划”,首期推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藏的四羊青铜方尊、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等4件国宝级文物的数字藏品,首销即售罄。后来敦煌美术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馆等单位跟进,也推出了自己的数字藏品,引得市场叫好。显然,博物馆推出数字藏品已逐渐形成趋势,在风潮下推出的博物馆数字藏品会越来越多。
积极一面看,各大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融入区块链产品,开发与拓展文物艺术,推销数字藏品,让“共享文物”走进千家万户,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流传及发展。以此赢得的收益,转向用于文物保护,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博物馆+数字藏品”的文创模式,值得我们鼓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