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犬不一般的宋代玉器美学古泉说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狗,人类最好的伙伴之一。“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灵敏机警,性情忠良,因此旧时臣子对君主常以“犬马”自喻,以表示竭尽忠诚、甘愿服劳奔走之意。

狗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是我国古代的“六畜”之一。自距今约年文化的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壶上,我们就发现了4只描绘的生动可爱的家犬;殷商时期,狗的形象也已经出现在玉雕作品中。

斗犬纹彩陶罐,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

商代玉狗

东汉绿釉陶狗故宫博物院藏

东汉灰陶狗故宫博物院藏

至宋代,狗是玉器中颇具特色的动物题材,但我们欣赏宋代玉犬会发现,其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普遍很瘦,极具骨感美,如下面这件年香港保利所拍宋代玉犬,这是为何呢?

宋代玉狗

长7.3厘米

成交价RMB55.万元

保利香港年拍

这件宋代玉狗为和田白籽玉材质,玉质温润脂腻,包浆厚重,宝光流溢。玉狗嘴部呈酱色斑沁,通体遍生美妙而稀有的深棕色牛毛纹沁。玉狗前腿前趴,后肢蜷曲,收于腹下,通体做俯卧状。玉狗长耳顺垂,长嘴微闭,圆睁杏眼,扭头左视。其神情温驯,和谐雅静,透出股机警劲儿。

陈寅格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经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期之后,宋代玉器生产与陶瓷、绘画等其它艺术一样骤然繁荣。宋代民间玉雕兴起,作为昔日专属皇室贵族、士大夫层消费的玉器,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宋代青玉鹅形盒

宋代玉鱼莲坠

随着宋代玉器的世俗化和文房陈设玉器的兴起,许多以童子、禽鸟、走兽、瓜果等形象作为装饰题材的文房用具开始成为玉匠们精心雕琢的对象。这些文房用具造型活泼自由、富有文化气息、便于陈设和把玩,玉犬便是宋玉中颇具特色的玉雕作品之一。

宋人的生活水平与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他们热衷于游猎的习俗,大大促进了对狗的使用和豢养,这使得品种优秀的猎狗更为人重视与喜爱。因此在绘画、玉雕等艺术表达中就就侧重刻画了当时最优秀的狗——猎犬的形象。

宋代李迪《猎犬图》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玉匠刻画出来的玉犬,瘦骨嶙峋狗,尖嘴、细身,有着不一般的半连珠状的脊椎关节和清晰可见的肋骨条;脸型不是明代的覆斗形,眼型为双隐起杏核眼,即两次外圈剔地,使内圈起凸,形成假浮雕的杏核眼及眼眶;沿着躯体轮廓转折处,用平行的游丝短斜线表现毛发。

宋代玉狗上海博物馆藏

宋代白玉卧犬故宫博物院藏

在艺术风格上,宋代玉犬虽不像唐代玉犬那么有气势和力度,但宋代玉犬工艺精美,风格清雅文静,温润可爱,颇具稚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玉雕清丽和谐的时代风格。元代玉犬雕法源自两宋,虽然生活气息浓郁,但雕工失诸粗疏,欠缺宋代玉犬的文雅气质。相比之下,明清玉犬体型较大而有西洋猎犬之特征,有的前足直立,后足蹲坐,挺胸前望,警觉欲动,一般用料较精,琢磨圆润,较有玩味。

唐代玉狗美国史密森学会藏

宋代青玉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玉狗山西博物馆藏

明代玉狗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玉狗年嘉德拍

清青玉卧狗故宫博物院藏

在用途方面,宋代玉犬通常个头较小,用于扇坠和佩戴;个头较大的则用作手中把玩、书画镇纸或文案摆设观赏。

“犬”谐音“权”,故而手中把玩玉犬寓意为“大权(犬)在握”。另外,狗的“旺旺旺”的叫声,易使人联想到旺财、旺运、旺事业,因此玉犬在民间又有能提升财运和事业之说。这大概就是玉狗深受人们喜爱、并愿出高价购藏的原因所在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