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明清家具研习社
研习君语
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中会有“拍案惊奇”、“拍案叫绝”这样的词语,而没有“拍桌惊奇”、“拍桌叫绝”这样的说法呢?
究竟什么是案?
古人为什么又重视案,而轻视桌呢?
晚明黄花梨独板如意云纹翘头案
“案”“桌”
什么为案?什么为桌?我们就只要看它的腿。
案形结体
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这个是案。
桌形结体
腿的位置顶住四角,这个是桌。
跟它的尺寸无关,跟它的宽窄、大小、功能全无关,就看腿。
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它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
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
明夔凤纹平头案
比如我们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高等级的一种情绪;如果我们说“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
拍案惊奇的情绪是惊讶,拍桌子瞪眼是生气,愤怒,它表达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这是它的精神层面。
明黄花梨平头案
再比如我们快高考的时候,经常是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大家感觉到了吧?凡是跟桌子相关的事都偏低,跟案子相关的事都偏高,中国人把一个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是我们文化高于别人的精髓的地方。
明黄花梨平头案
我们平时有时候不注意,跟“案”衍生出来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都跟案子有关。因为我们过去办公都跟这案有关,跟桌相对来说无关。
看似不起眼的案,却有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随着案的形制不一样,便赋予了案以不同的文化内涵。
明黄花梨翘头案
那么,同样是案,又有哪些形制上的区别呢?
翘头案
首先一种叫做翘头案:
清黄花梨龙纹夹头榫翘头案
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一种对神灵、对祖宗的尊敬。
古代衙门里也有供案,它在形制上设计非常独特。这里的案,翘头非常高,它具有威仪感,可以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
景德镇浮梁古五品县衙
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义。
那么,衍生出来的词汇就是“案件”,原意指案子上的文件。“审案子”,原意指在案子面前审理事情,最后简称为“审案子”。
明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
对于文人而言,他们设计出了一种适应于自己用的书案,非常温和,它也有翘头,但翘头很小,把刚才那个夸张的气氛全去掉了,那它这个翘头又是干嘛用的呢?
明黄花梨龙凤纹翘头案
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长轴。比如《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
过去看长画轴有讲究的,你在哪儿看呀?你不能趴地上看,也不能搁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的书案上看。
为什么呢?如果在桌子上看,手卷打开时,它的轴很容易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咣当就下去了,可能把画就撕了。而两端有了翘头就不会。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古人的生活非常讲究,看画时都要设计一个小小的机关,既有视觉上的一个变化,又有一个实际的功能。
平头案书卷案架几案
“案”的其它形制:
把翘头去掉,叫平头案:
明黄花梨刀牙板平头案
明黄花梨平头案
清黄花梨镶瘿木平头案
两端往下卷的,叫书卷案:
清红木卷书案
两个几座上面架一块板,叫架几案:
明黄花梨独板架几案
架几案的尺寸相对来说都比较大,因为它是三件一组,两个几架一块板,便于搬动,当时也非常流行。
天下第一案
各位看过《马未都说收藏》的应该听说过,之所以称这张案子为“天下第一”,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黄花梨条案——足足4.52米。
天下第一案
年,有人从福建莆田的农村收到一张超大的黄花梨条案。这张案子在这个村的宗祠里放置使用了多年,后来被人以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钱分给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
30万元今天看不算什么,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绝对是一笔巨款。收购条案的人知道马未都喜欢收藏黄花梨家具,让其到家里来看货,马未都一看就被震撼了!
这张明末清初的案子,案面为一块独板,俗称“一块玉”,业就是说整块板跟玉似的,精美绝伦、漂亮至极。
“一块玉”案面
卖家开价50万,马先生觉得辛苦收购搬运一趟赚我10万就差不多了,出价到40万就不加钱了。可说来说去卖家就不松口,而马未都心里也嫌50万贵了,超过了自己当时的经济能力,这桩买卖也就没做成。后来,这张巨案就没了音讯。
几年后,这张条案几经转手,流失到香港,被香港一位富商以高价买下,然后再转手以更高的价格卖到了美国一个大收藏家手里。为了避税,这位收藏家把条案放在丹佛博物馆捐展,一展就是10几年。
年马未都去美国丹佛,在丹佛博物馆见到这张大案,时隔10年,再见旧物,不禁追悔莫及、感慨万千!
15年后,这张条案在拍卖行重出江湖,估价万—万美金,结果买家争相举牌,最终成交价定格在万美金,合当时人民币万元,是当年卖家给马未都开出50万价格的倍。
明末清初黄花梨架几案成交金额:$9,,(售价包括买家支付之酬金)估价:$1,,—$2,,拍卖公司:纽约佳士得拍卖日期:年3月22日地点: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明清家具中,桌案类、椅凳类和橱柜类藏品是这个收藏领域常见的品种,而大架几案相对则难得一见。因此,在拍卖之前已有多位行家对大案成交价做了预测。当时蒋念慈先生就认为:
应该在3万人民币才合理,如果不靠近这个数字的话,这个价格就不合理,就没到它的市场价值。
3月22日,这张备受瞩目的大案,估价~万美元,成交价.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万元,溢价高达4.5倍。
这件架几案可以说非常难得。
案面为一整板,不拼不接厚达10cm。老的桌案类家具,面板一般都在1.2公分左右,而这件大案的独板案面,至少可以剖开出四到五块供普通桌案用的面板来,所以它取材很是困难。
在款型和做工上,这件架几案融入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些技艺,比如它两边的构件,是用了一种在短木上再架长木的双层结构,这与古代建筑的一些屋檐相类似。
三百多年前,一个大家族的宗祠落成,制做这样一个大条案,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或许大家商量了很久,选材设计,集资倾囊,才制作了这件迄今发现的第一长案。谁料长案在宗祠是一卧三百余年,阅尽人间沧桑!谁又料这长案竟远涉重洋,摆在丹佛博物馆内,任凭来者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