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家底厚,摆在走廊展柜中的都是皇家珍品

刘军连预约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n402uzf/

大名鼎鼎的景泰蓝,并不是在大明景泰年间诞生的,这种工艺是一种“舶来品”,传入是时间现在普遍认为是元代。在景泰年间,由于皇家的重视发扬光大,才使它声名鹊起。有明一代,“景泰蓝”也不叫景泰蓝,景泰蓝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雍正朝。

有点文学色彩的“景泰蓝”,如果按照其制作工艺的名字该是“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明清两朝,数百年,这些铜胎珐琅器物一直是皇帝独享,在清末之前就没走出过宫廷。如果按照审美的“金字塔”理论,它在金字塔尖,最不具备大众基础。因为少、因为贵、因为“群众基础”差,民间收藏此类藏品的不多,倒是国外大博物馆会更注意此类文物的收藏。

国家博物馆的珐琅器在北楼一楼走廊展柜中展出。或许,是因为国博家底厚,这种皇家珍品数量又不多,辟不出展厅专门展出;或许,在走廊展柜才会被更多的游客看到。

明景泰铜胎掐丝珐琅勾莲双耳三足炉。

明铜胎掐丝珐琅梅瓶。

明代的景泰蓝,国家博物馆这里也只展出两件。

清乾隆铜胎嵌珐琅寿字扁瓶;清铜胎掐丝珐琅凤耳福寿瓶。

“景泰”是年号,这工艺在景泰年间发扬光大,但为啥不叫景泰绿、景泰红呢?

清铜胎掐丝珐琅“海晏河清”烛台。

珐琅料不止蓝色。

清铜胎掐丝珐琅“蕃人进宝”像。

即便红色釉料用得比较多,这东西也还是叫“景泰蓝”。

清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玉壶春瓶。

蓝色,是一种可以让最多数人接受的颜色。比如,瓷器中的青花也是蓝色。

清铜胎掐丝珐琅番莲盘。

时间证明,大面积的蓝色还是很舒服的。

清铜胎掐丝珐琅夔凤纹蜡钎。

好漂亮的烛台,只有紫禁城中才有。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六角花盆。

历史上,有许多皇家的瓷器、玉器民间都有过工艺高超的仿制品,但偏偏就是景泰蓝在明清两朝诞生以来,数百年间却几乎没有走出过宫廷,民间更是很难找到它的影子。它们一直是皇家独享的珍品。

清铜胎掐丝珐琅松鼠葡萄花盆。

清铜胎掐丝珐琅番莲高足盘。

午间鎏银掐丝珐琅彩功夫小茶杯品茗杯个人专用陶瓷主人杯单杯高端掐丝银-罗汉杯礼盒装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购买

由于清朝几代皇帝的特别爱好,使得景泰蓝在清朝中期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且成为皇宫中价值连城的珍品。

清铜胎掐丝珐琅方壶。

乾隆朝的景泰蓝的工艺越来越成熟,做得特别的精细,器物也可以做得越来越大。乾隆以后,景泰蓝就急剧衰退。这是因为景泰蓝在所有的工艺品中成本最高,国家经济不行了,这种宫中奢侈品当然不能做了。

走廊展柜中的几款不同形制的掐丝珐琅香薰。

清铜胎掐丝珐琅松鼠葡萄镂空香薰。

都可以感觉到物件厚厚的铜胎,这器物肯定很重。

清代工艺细致,砂眼很少。

清铜胎掐丝珐琅镂空香薰。

香炉的盖钮用了大象的形象,实用并有美好的寓意。

有记载:乾隆44年除夕,乾隆吃年夜饭的时候,只有皇上的餐具是景泰蓝的,其余人都用瓷器或其他材料的。由此可见,景泰蓝在宫廷器物中的地位。

推荐相关阅读:

国博:唯一能撼动青花霸主地位的瓷器品种

故宫年:年,嘉靖帝改造了钦安殿

首博:慈禧是穿着龙袍下葬的,而且还是件升级版龙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