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了哈佛牛津双offer南京外国

姓名:戴宇同

班级: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1)班

offer:哈佛大学、牛津大学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想到我的名字会与如此多令人惊喜的新闻联系在一起。在-年申请季,我收获了五份offer,包括了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回想漫漫申请之路,一切其实早已有迹可循。

计算机理工男也要文理开花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申请者,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专业方向,脑子中会浮现出“高强度竞争”“nerd”这样的字眼,在美国大学申请竞争中,这也许会被很多人看作一个地狱难度的选择,然而我从来不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标签式的理工男”。

我的兴趣爱好广泛。数学推演的乐趣令我着迷,编程算法的繁杂使我抓狂,语言学天马行空般的规律让我如梦方醒,浩如烟海的历史引起我思考。当然,最令人放松身心的是探寻各地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中国瓷器的发展变化也令我印象深刻,让我一边研究纹路、成色的精准秩序,一边用美的甘霖浇灌大脑。

在这里,我要感谢南外给予的宽松包容的环境,让我得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发展自己的兴趣。最近我又拾起了原本有些生疏的钢琴,没有考级的压力,每天弹弹自己喜欢的曲子,兴趣日益增长,浓厚程度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面对注定激烈的竞争,我很庆幸自己保持了坚定与平静——外部竞争是不可控的,但自己优异的校内成绩是申请之路最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对校内课程从来不敢放松。每场大考结束,我都会和同学讨论数学或者物理的最后一两题,对了会暗自欢喜,错了则有些懊恼,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努力。

我重视每一次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我会走街串巷细致观察路边设施是否人性化。经过认真调查写出的课题报告,自然会得到满意的结果。生物论文和视频要过姚波老师的“法眼”着实不容易,为此我和小伙伴们踏踏实实做实验、处理数据,反复修改论文和视频文案,甚至在论文排版上也下足功夫。哈哈,细节控特质是不是显露无疑?得益于对校内课程的重视和自身的勤奋钻研,我始终保持不错的校内GPA。

我也一直相信:一个人选择了某项专业,并不意味着他就被框定成了一个“有限的人”。不要以为我只爱数理化,地理、历史等课程我也很投入。一次,老师提到北半球大西洋的洋流方向是欧洲西海岸→非洲西海岸→北美洲东海岸,我立即敏锐地将这种洋流的方向与15~19世纪的跨大西洋贸易联系起来。

英美申请的那些事

经历了英美申请后,我感觉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较大差异,具体来说,美国顶尖大学偏好申请者同时具备相当的厚度、锐度和温度,而英国G5则适当考察厚度(预审)、重点考察锐度(笔试和面试)。

厚度是指申请者的GPA、标化、特长/兴趣要均衡,形成一个矩阵,不能有明显的短板;锐度是指申请者要有自己的单项优势,我认为多了显得散乱,时间不够用,少了显得单调,且有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风险;温度是指申请者不能只读书,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