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工作人员精心打造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来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
那么,在湖南省博物馆藏着的国宝都有哪些?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吗?
1、黄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
这件文物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是印花与绘彩相结合制成的衣服,属于汉代贵族妇女一种华丽的时装。印花敷彩纱袍面,素纱里,丝绵絮。
黄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面料采用多色印绘工艺,色彩有朱红、粉白、墨黑、银灰、冷灰和暖灰等,花纹印制得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技艺特佳,为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物。
2、大禾人面纹方鼎
大禾人面纹方鼎为商代的青铜器,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约-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
大禾人面纹方鼎专家介绍,因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以兽面纹做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
从艺术价值上看,此鼎运用反复、对称的装饰手法,布局严密,写实与抽象纹饰结合。四组相同的纹饰集于一身,不仅强化了装饰主题,而且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
3、商代象纹铜铙
象纹铜铙是商代的打击乐器,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老粮仓师古寨山顶。通高70厘米、铣(xiǎn)间宽46.2厘米,重67.25公斤。颜色土褐,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
它虽然看似厚实笨重,制作却精细讲究。器物的上部两侧分别立着一只卷鼻小象,而左、中、右三边还装饰有6只虎、6条鱼和11个乳钉。
4、T形帛画
汉代盛行厚葬之风,人们都以为人死后的灵魂是不灭的,可以升入天界,封建统治阶级更是希望死后能和生前一样享受权势和富贵。他们在覆盖棺椁的帛画上,描绘出灵魂升天的情景和灵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以寄托渴望成仙的遐想。
T形帛画虽然这类引魂升天的内容在战国帛画中就已出现,但想象力最丰富、表现色彩最浪漫的当属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一幅T形帛画。
天界部分画在帛画上端最宽阔的地方。右上角画有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日下的扶桑树间,还有8个太阳。左上角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的嫦娥。日、月之间,端坐着一个人首蛇身披发的天帝,一条红色的长尾自环于周围,天上有一道天门,有守卫的门吏。另有神龙、神鸟和异兽相衬,显得天界的威严和神圣。
5、朱地彩绘棺
西汉朱地彩绘棺是一件汉代漆器,在西汉黑漆素棺、西汉黑地彩绘棺之内,是西汉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的第三层。
彩绘棺长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彩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图像。
西汉朱地彩绘棺每个面的纹饰图案都不相同,内容丰富,绘画技巧高超;以绚丽之色彩和迷幻之图像为世人呈现出楚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丽奇伟的神秘仙境,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6、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御龙图》是战国中晚期佚名创作的绢本水墨淡设色画作,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穴。
帛画描绘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情景。画面正中描绘一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翘起,身平伏,略呈舟形。
《人物御龙图》在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鹭,圆目长喙,顶有翰毛,仰首向天,神态十分潇洒。
画的上方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左下角为一鲤鱼。画幅中舆盖飘带、人物衣着和龙颈所系的缰绳,都是由左向右拂动,表现了风向的一致。
7、黑地彩绘棺
西汉黑地彩绘棺是一件西汉漆器,在西汉黑漆素棺之内,是西汉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的第二层。
黑地彩绘棺长厘米,宽厘米,通高厘米。内髹朱漆,外髹黑漆为地,在棺盖和四壁上的朱漆地上,彩绘出流动奔放的云气和各种神怪禽兽的图像,构成一个奇幻的世界。图案的中心主题是借助神兽的威力,防御蛇与鬼物对于死者的侵害。
8、商代豕形铜尊
年,商豕形铜尊出土于湖南湘潭船形山的一个小山坳。全长72厘米,通高40厘米,重19.75千克,实测容积13升。尊身的大部,黑绿发亮。
豕形铜尊商豕形铜尊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是富于地方色彩的一项创新;就古代礼俗来考察,它又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善于驯化饲养,又多么善于从农牧生活中进行艺术创造。
9、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佚名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表现的是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该画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画中描绘的是一条龙和一只凤在上方飞舞,下方有一位侧面站立的妇女,正在合掌祝祷。这个妇女头后挽着一个垂髻,上面系有装饰物,长衣拖地,服饰庄严华丽,人物体态婀娜。
10、素纱单衣
素纱单衣是国家一级文物,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此件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类似汉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而袖口较宽。除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故出土遣册称之为素纱襌衣。
素纱单衣它由精缫的蚕丝织造,以单经单纬丝交织的方孔平纹而成,丝缕极细,轻盈精湛,孔眼均匀清晰,通身重量仅49克,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11、唐摹《兰亭序》黄绢本
唐摹《兰亭序》托名为诸遂良所书,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也叫“黄绢本”,纵24.5厘米,横65.6厘米。
这本《兰亭序》反映了初唐时期的书法风尚。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许初,清代王澍、贺天钧、唐宇肩、顾莼、梁章钜、梁同书、孙星衍、石韫玉、李佐贤、韩崇诸跋。
近期热文:
如何识别真假宣德炉?
百年之后的归宿——两周时期诸侯国国君墓
典型的十九世纪欧洲建筑风格:黑龙江省美术馆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早期国家为什么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