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全国各地都有,通常用来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教育性质。传统意义上来说,博物馆是没有特别的收入来源的。可是,近些年以来,博物馆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动向。
博物馆的新动向,就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营收方式——文创。要追溯这一模式的开创者,可能还得归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所开发的各种文创产品,几乎都成为了爆款,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而在这一全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馆之后,更多其他的地方博物馆也开始走上了这条路。
重庆游品的忠县之旅,也去到了当地的博物馆——忠州博物馆。为了更好地突显博物馆的文化内涵,特意回归了更加传统的名字——忠州。
因为忠县当地也曾出土过大量的文物,因此这些历史文物也构成了博物馆展品当中的主要部分。还记得此前重庆游品给大家留下的几个谜题吗?这里就先为大家进行解答。
1、原本用作普通容器的这个“瓮”,在特殊时期,是用来装小孩子的尸体的。通常是一些夭折的小孩,才会用这种容器来装。
2、这个和忠州博物馆标志同款的罐子,就是古时候用来熬制盐的容器,制盐可是古人非常重要的技能。
3、这个容器,从外形就能够猜出来了,它就是古时候行军途中所使用了炊具。
4、这个和熬制盐非常类似的场景,其实是古时候非常先进的冶金工业,冶炼的是金属锌。
5、这件青铜器其实也很容易猜出来,它就是古代士兵们所使用的头盔。
6、最后,这件异常精美的金钗,是属于巾帼英雄秦良玉的,她也是忠县人。
在这些历史文物之外,和其他博物馆一样,忠州博物馆也利用各种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现了一些当地特有的民间文化,比如这个看起来像是肚皮舞的热闹场景,其实是还原了非常特别的“矮人舞”。
同时,忠县非常知名的两种特色美食也被形象地呈现了出来,包括忠县豆腐乳和石宝蒸豆腐,而且还有用石磨来磨豆子的场景。
继续说回到文创,作为一个非业内人士,只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呈现更加全面而客观的思考,重庆游品特别和忠州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探讨,以下就是一些值得和大家共同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大前提,博物馆做文创的出发点是更多地进行文化传播,这是博物馆自身具有教育、传播等职能的一种集中体现。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并进一步了解其中的文化。
然而,我们目前看到很多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其实都只是简单的“嫁接”,基本上就是在普通产品表面印上相应的标志,给人一种贴牌的感觉,这种情况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根据工作人员的从业经验来看,目前博物馆进行文创开发其实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种问题在中小型博物馆当中尤为突出。没有足够的优秀人员对文创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其实说直白一点就是开发资金的不足。
因为博物馆本身是公益性质的,基本就是依靠国家的拨款来维持运营。而对于不同规模的博物馆,财政方面的支持自然也是有所区别的。以故宫为例,它的知名度和规模,都让它成为不差钱的那一个,因此具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解决了根本问题,后面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目前也会看到,大部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如果单纯考虑其实用性价值,那么它的价格是偏高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相关文创产品的具体开发成本了,即便不考虑文创产品附带的艺术价值,就单纯的产品本身而言,它们的成本也要高于普通的同类型产品。排除掉普通产品同样会有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中间商成本,另外一个主要的不同就是产量。
博物馆的大部分文创产品都是小批量生产的,但是即便是再小的产量也需要单独开模进行定制化生产,没有明确的市场动向之前,不可能大规模生产,自然也无法将平均成本拉低。
文创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对于博物馆的文创之路,应该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不可能出现一蹴而就的情况。想要让文创能够持续性发展,商业性开发就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商业资金的支持,才能够保证文创本身能够不断持续下去。
未来,如果能够出现价格亲民,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还能够和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深度结合,那可能才会是文创最好的形态。
所以,如果让你来做选择,你是否会为博物馆的文创来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