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观众眼里的古埃及文明展系列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介绍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小编

近年来,“文博讲堂”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从热爱历史的中老年拥趸,到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面孔的加入。知名学者的鼎力相助、文化热点的认真选择都成为不同年龄段走进讲座现场的重要原因。在“古埃及文明展”每场系列讲座结束后,热心提问的人群中总能找寻到不少学习历史专业或是对历史学感兴趣的学生身影。整理稿件过程中,小编便收到了即将攻读世界史硕士学位的夏晴同学以及小学生杜书涵的真挚来信,下面就让我们来倾听她们的讲座感悟吧。

投稿人

夏晴

我是一名世界史专业学生,今年9月即将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中世纪史方向研究生学位。本科期间,我拜读了陈志强先生诸多著作,如《拜占庭帝国史》和《拜占庭学研究》等。此次有幸得见作者本人,并聆听其讲座,使我在专业研究又有了新的思考。

由于讲座受众者历史学基础不尽相同,陈教授的讲解以对历史文化背景的梳理为主。我们在讲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赛奥多西一世到赛奥多西三世,基督教在帝国的发展和国教地位的最终确立;另一条是拜占庭京城中心方尖碑文的含义分析,以及碑文中提及的“拉神”“荷鲁斯”等神祇的神话传说等。最后,陈教授将两条主线——“拜占庭帝国”和“埃及”融合,对讲座伊始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解释。总的来说,拜占庭皇帝搬运古埃及人的方尖碑、仿效古埃及人来做伟大胜利的纪念碑主要是出于宣扬拜占庭皇帝的伟大形象以及对古老传统的继承发扬。

讲座最后,陈教授借方尖碑引申出对文明圈的独到见解,他把方尖碑称为一个“未完的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古埃及文化可以被视作地中海文明圈众多文化源流的汇总和该文明圈古代阶段的发展高峰,使我们更深刻体悟到文明的流动性与融合性。

对我来说,本场讲座更像是一堂“专业课”,使我充分感受到大师风采。希望未来有更多热爱历史的学生观众走进“文博讲堂”,充分享受博物馆为我们打造的这份特别的文化体验。

投稿人

杜书涵

它,像一把利剑,穿透人类行进的轨迹;

它,是一把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

令无数人上下求索。

他,是国内知名大学教授;

他,是研究拜占庭帝国的专家;

他,如同一名侦探,抽丝剥茧,

层层解开隐藏于一串串密码背后的故事。

它是方尖碑,

他是陈志强教授。

我叫杜书涵,今年10岁。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小小年纪的我已经是“文博讲堂”的忠实听众。

作为一个“古埃及迷”,我在书上或博物馆里看到过宏伟的金字塔、神秘的木乃伊,但对方尖碑却知之甚少。机会终于来了!6月8日,天津博物馆邀请南开大学陈志强老师主讲《拜占庭京城中心的埃及方尖碑》。讲座之精彩令我意犹未尽!

讲座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塞奥多西一世方尖碑。这块方尖碑距今已有年历史,原本是古埃及信仰多神教的产物,而笃信基督教的塞奥多西一世为何要将其搬运到国内?陈老师说,塞奥多西一世的目的是主要纪念个人平定异族的功勋,并非代表他信仰多神教。在历史演进中,这块方尖碑与其他众多方尖碑从埃及流散到西方多个国家。对世人来说,它们并不是一块块沉寂的巨石,而是一幕幕权力交叠和文明兴衰的见证!

文字:夏晴(观众)杜书涵(观众)

天博宣传教育部边静郝婧

图片:天博宣传教育部王雪乾

编辑:天博媒体中心马川

监制:天博党委副书记张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