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物的兴趣是我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再加上以前的博物馆好些不能拍照(或者是我认为人家不准拍),好多博物馆虽然去了,却没有拍下来,这真是一个遗憾。重庆三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酒泉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
到今天就算是捶胸顿足,呼天抢地,追悔莫及也无用了,这些地方也许一生也不能再去。很多东西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再怎么回忆也想不起来。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只有把握好现在(好耳熟的话),因此,将我手上拍下保留的相片做个归结,就成了必要的事,下面的文物图,多是山西太原博物馆的。
一千多年前的人,也是这么玩杂技的,跟今天一样。后面那一溜六个,应该是奏乐者,肯定有笛,有打手鼓的。
奏乐的比表演的多,跟乐队比演唱的多一个道理。想象一下:集市上,摆开场子,咚咚咚的乐声奏起来,吆吆喝喝的热闹起来,周围围上一圈人,开场了。跑江湖的什么不会?放下笛搁下鼓上去就是一圈跟斗,换下去的那个顶杆的抄起笛子接着吹。节约人手,一专多能,人人都会全套子武艺来的。杆上的小孩就是当中几个的孩子,从小就跟着颠沛流离讨生活,民族大融合时期,所以表演的,是胡人。
娄睿墓出土的镇墓武士俑。
娄睿墓是北齐墓,这对武士俑拙朴憨厚得让人想欺负。
俑上还残留着当时上的色彩。
下面的文物图,是汉白玉石椁,它充满着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它的不可思议在于:
第一,这个汉白玉石椁,它是隋代的,而且是仿木结构的三开间歇山顶建筑的。
这种汉白玉是从河北沧州运过来的,可它近十吨重,运输难度可见一斑。
隋唐时期的仿歇山顶墓椁,一般是皇室成员才用的,而且都是用普通石料,而虞弘这个十三岁起开始在柔然为官,之后又历经北齐,北周,隋三朝为官,死时官职“仪同三司”的人,怎么有资格用这么贵重的墓椁?
第二,它上面刻满人物和花纹,反映的是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可上面的所有人全部高鼻深目,典型的胡人,一个中原人也没有。
上面出现的水果,专家也叫不出名字来。
袄教就是拜火教,既然墓椁上出现了,证明虞弘是信奉袄教的,一个异教徒胡人,居然能一直在中原为官,历经多朝而不倒,死后又葬在中原,当时社会的容纳力,是何等宽大。
第三,这个墓椁下面是有墓志铭的。
它说明了这个虞弘的生平经历,最最奇怪的一点是:虞弘是一个叫“鱼国”的地方的人,可这个鱼国从未在史书上出现过,没有任何记载里提到过这个鱼国,到今天谁都不知道这个鱼国在哪里。
这个神秘的国度,在历史上竟然连一丝痕迹都不曾留下。
更加奇怪的是,墓志中所有提到鱼国的地方,“鱼”字都是被改动过的。
这太奇怪了,为什么要改呢?这个国家有什么不能提及的地方吗?一个人死去了,他的籍贯有什么必要,要被掩盖掉呢?
这些谜题,要等到有一天出现更多证据才能解开了。也或许,永远也没有解开的一天。它充满着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