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河南博物院的志愿者,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扫馆,不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现在地球成为村了,更有人扫馆都满村跑了。
个人行为我按下不表,我们周四下午组还有一个优良传统:全组集体扫馆,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做喜欢的事,那份充实、快乐,想想都美,羡慕嫉妒恨吧?
年7月21日,我们扫馆来到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前一天我小侄不请自来,做为我的铁杆粉丝,我邀请他参与我们的行动中,他愉快地答应了,对于小侄,我一直培养他对考古、建筑和文物的爱好,以后学个考古、建筑什么的,完成我的梦想,而已经有主见的他爱好是有了,却不愿意学考古和建筑,让我很没有成就感。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东新区西北部、连霍高速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东南隅,发现于年,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大河村,我并不陌生,在20多年前,我与老公谈恋爱时曾经骑着自行车来过这里,我记得当时是一间大房子,房子里是深深的大坑,没有一点文物知识的我们一点也看不出个门道,以后就听说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在进行升级改造,好多年过去了,一直不开放,一直到年。
这是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全景图,建筑的主色调是陶土的颜色。
我成为河南博物院的志愿者后,我们讲解时绕不开大河村,它最有名的出土文物彩陶双连壶就在我们这里,每次我都要多讲几句这代表着友谊、爱情或结盟的器物。
说是10:00到,做为路痴的我,不到8:30就出门了,我喜欢从容,怎么也要留有适应和观察环境的时间吧?
现在的大河村还真好找,从郑州市区顺着中州大道向北,到连霍高速的入口处,有一个正东的水泥路,上面有标志牌,向前走就到了。
门口大型的文物宣传图板,这是博物馆人的担当,我们不宣传文物保护,还会有谁去宣传?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展厅大门,建筑采用了标准的红陶颜色,稳重、大气,一看就是用心去做。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星空下的村落,表现的就是黄河岸边,星空下的村落。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看一看那些彩陶上的绘画就知道了,大河村的先民,不一定是最早的仰望星空的人,但一定是最用心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把日月星辰都画在了一个个陶器上。
大河村的镇馆之宝,彩陶盆,神秘的花纹,尤如达芬奇的抽象画,浅薄的我,看不懂,参不透,却一下子就被吸引。祖先用这盆做什么?
白衣彩陶钵,资料上说是由三组鸟纹和菱形、三角、竖线组成均衡的几何图案,那正对着我们的确定是一只飞翔的鸟儿吗?
这些都是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图案,一个个或流动或规律或写实的图案,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年前的日日夜夜。来到这里,看到如此众多的图案,我们就充分地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与我们的祖先对话吧。我一直认为,我们的祖先,在解决温饱后,就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创造了美术和音乐,并且达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高度,因为,他们纯粹、他们热爱……
这个是一个大罐口沿的纹饰,平均地画了12个太阳,这神秘的12,是不是我们的大河的先民已经发现了四季轮回?正好有12个月?
年前的高脚杯?比现在的是不是更敦实?这也是当时祖先的饮酒器?
我想会有朋友对这张图感兴趣,这张图清晰地展示了我们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的远古文明。
来到遗址区,看到多年前的房子,那时的祖先已经不再住地穴或半地穴式的房子,而跟我们一样会在地面上建房子,我去过半坡博物馆,记得有人问讲解员:为什么半坡人要建半地穴式建筑,而不建地面建筑?讲解员说:因为我们的祖先先会挖坑,后才学会砌墙。不要小看半壁残垣,这可是现在发现的保存最好的上古的房子,并且,这房子还有个名字:木骨整塑式陶房建筑,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工艺,具体就是四壁先用木棍扎成篱笆,再抹上加有杂草的泥,然后内外放火烧,这四壁和屋内地平就成了陶状物。讲解员说:经过多年,屋内的地平比现在的水泥地都坚硬。真心佩服我们老祖先的创造力。
看到这建筑,忍不住跟一个建筑专家我的同学显摆:知道这是哪里?谁知人家一下子就答出来:大河村,展厅是清华做的,配套建筑是我们做的。真的?以前一点也不知道啊,真低调。
这个小姑娘是这里的讲解员,做个小广告:来遗址博物馆,最好有人讲解,大河村博物馆,每天10:00有义务讲解,朋友们可以掐着点去。
最后,放一张照片:我们,阵容大吧?还没有来齐呢。欢迎大家加入我们: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