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砖画由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荣启期、阮咸、刘伶、向秀占一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占一幅。
其实荣启期与竹林七贤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荣启期是春秋时的隐士,竹林七贤都是魏晋时期的名士,前后相差七百多年,把他们放在一起,主要还是情怀相近、精神相通的缘故吧。
南京博物院利用电子设备,将砖画的线条和笔法勾勒出来,传递给观众一幅清晰、动态的图画。每人4句16字评语,大致概况了人物的生平。
8人均席地而坐,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
荣启期
荣启期是春秋时人,比孔子大20岁。两人见过面,当时孔子70岁,荣启期90岁。
这幅画上的荣启期姿态端正,鼓琴而歌,有师者的威严。
他主张“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安心处于一般状况,等待最终的结果”
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及王戎七人,常集于山阳县(今河南修武县一带)的一片竹林里,谈玄论道,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后人敬仰他们的才华,推崇他们自由、率真、超脱的人格。但是,促使这些名士走进竹林的其实另有隐情。
竹林之游,正值司马氏篡夺曹魏时期,在改朝换代的巨变中,士人,尤其是那些与政治有干系的士人,往往会成为牺牲品。《晋书·阮籍列传》就记载,“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为了免遭杀戮,躲避到山林中,远离仕途,纵酒行乐,不失为一种保全自身的无奈之举。
竹林七贤的思想倾向不尽相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认为人的欲望是自然之理,应当得到满足,但他也反对过分的放纵,主张以礼加以约束。
接下来介绍几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嵇康
(二)阮籍
(三)山涛
(四)向秀
(五)刘伶
(六)阮咸
(七)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