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文物与博物馆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俄语或日语或英语二
③文博综合
我为什么要读研
因为世界太大,不愿意一辈子只偏安一隅,天高任鸟飞。想要自己有更高的起点,能够去眺望这个世界。
知识是无穷的,不愿意一辈子只懂得那么点浅薄的额东西。于我,考研最大的魅力,就是我最大的魅力。能够收获一个阳光、自信且向上的自己。考研这两个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叫做梦想。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在考研的道路上,有的时候选择大于努力。热门专业的选择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相对冷门的专业反而更加好上,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竞争压力也不会很大。择校成功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初试复习时间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基础阶段:3--6月
巩固阶段:6-9月
冲刺阶段:9-11月
押题:12月
作息时间:
上午:8:00-12:00学习
下午:14:30--15:30学习
晚上:19:00-22:00学习
关于全年度复习时间轴的小建议
第一遍过知识点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节奏的过。专业课分为三轮过,第一轮基础,第二轮巩固,第三轮继续查漏补缺,冲刺记忆。
每天都要背诵单词。
专业课公共课备考建议
专业课
个人复习经验
概论
简单介绍考古学、考古学文化、考古时代划分、考古资料整理、考古学分支考古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文化年代确定和自然环境对古文化的影响等。
该节属于基础内容,视情况酌情增加复习时间。
(一)熟悉考古学的基本涵义(定义、研究对象和作用)
(二)熟悉考古学文化(基本涵义、文化命名)
(三)掌握考古学时代划分
(四)掌握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
(五)了解考古学的分支
(六)了解考古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七)了解文化年代的恩确定
(八)了解自然环境对古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考古学简史
该节属于基础内容,了解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即可,梳理清楚发展脉络。
一、中国考古学简史:中国古代的考古学--金石学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三、中国考古学简史: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
第三章旧石器时代
该节属于重点内容,了解旧石器时代的研究、旧石器时代文化、古代猿人以及特点和学术界关于旧石器时代的研究。
一、旧石器时代概述
二、旧石器时代整理(一)--早期
三、旧石器时代整理(二)--中期
四、旧石器时代整理(三)--晚期
五、旧石器时代考研真题选摘录
第四章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第五章中国各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该节属于重点内容,新石器时代文化多且繁杂,需要反复记忆学习。
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概述
二、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上游文化整理
三、新石器时代黄河下游文化整理
四、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上游文化整理
五、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文化整理
六、新石器时代华南、辽河流域文化整理
七、新石器时代其他地区文化整理
八、新石器时代考研真题选摘
第六章夏商周考古
该节属于重点内容,了解夏商周时期考古的成果。熟悉掌握二里头、二里岗等重要文化特征。
一、夏代考古整理
二、商代考古整理(早期、晚期)
三、西周考古整理(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
四、春秋考古整理
五、夏商周考古考研真题选摘
第七章战国秦汉考古
该节属于重点内容,掌握战国秦汉考古成果,主要从城址、墓葬、科学技术、器物等方面掌握。
一、战国秦汉考古整理(一)---战国
二、战国秦汉考古整理(二)---西汉
三、战国秦汉考古整理(三)---东汉
四、战国秦汉考古考研真题选摘
第八章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该节属于重点内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考古成果,掌握时代特点。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城址篇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墓葬篇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遗物篇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佛教遗存篇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考研真题选摘
第九章隋唐五代考古
该节属于重点内容,掌握隋唐五代考古研究的成果,重点学习唐长安城、唐帝陵、隋唐科学技术、隋唐器物等。
一、隋唐五代考古:城址篇
二、隋唐五代考古:墓葬篇
四、隋唐五代考古:瓷器篇
五、隋唐五代考古:器物篇
六、隋唐五代考古考研真题选摘
第十章宋元明考古
该节属于重点内容,掌握考古字宋元明时期的研究,主要从城址、墓葬、瓷器、器物等去学习。
一、宋元明考古:城址篇
二、宋元明考古:帝陵篇
三、宋元明考古:墓葬篇
四、宋元明考古:宋代瓷器篇
五、宋元明考古:辽金元瓷器篇
六、宋元明考古考研真题选题
复习建议
首先根据专业课书本的内容,将专业课划分为若干单元,花费十二个课时的时间去过第一遍。
其次:花四个课时,进行第二轮专业课的复习,重点复习重点和难点,穿插历年的真题进行,并做相应的总结。
再者:花三个课时,进行专业课的最后一轮复习,这一轮的重要是进行拔高复习阶段。
最后:还剩最后一课课时,对专业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考研走向进行分析。
参考书单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文物学》
方法总结
《中国考古通论》,总计页,内容多、信息量大,在复习时都有同样的感觉,感觉特别乱,无从下手。《通论》篇幅虽然大,内容也稍有些晦涩难懂,但要吃透吃准其中的内容,其实并不难。
在复习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样就从中抽丝剥茧,提高复习效率。当然,不同的学校在针对这本书你设计考试内容的时候,侧重点都不同,我们这里只说最一般的思路。主要来说,以下三种学习方法你一定要用。
一、分清重点与次重点
一定要抓住重点进行复习,关键和重点的概念一定要花时间,花精力重点突破。
例如在复习旧石器时代时就要分清该章的二、三、四、五节为重点章节,第一、六节为次要章节。具体来说就是石器的制作方法、不同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是学习重点,原始人的产生和进化、发展等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的问题是次重点,学习的时候作为学术动态,加以了解即可。
二、宏观理解与细节把握
对于书中出现的概念,既要微观深入,也要宏观把握,要注意把单一的考古学文化概念放置于时代背景下考察。
例如我们在学习隋唐考古时,就要注意把握唐代社会的总体面貌。“唐初,太宗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随后高宗、武则天时期,保持了统一和强盛。玄宗开元年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一直为内乱外患所困...因此在研究唐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时,例如铜镜、石窟寺、壁画、瓷窑、墓葬的时代特征等问题时,其实都遵循时代背景的基本逻辑。在充分理解宏观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便可间接把握《通论》的重点。
三、分类、对比记忆
重点推荐两种方法,一种是思维导图的方法,第二种是表格法。
思维导图法偏向于因果式记忆,主要为了搞清楚一个概念的源流和它衍生出来的分支。表格法主要用于对比记忆,主要是为了比较概念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两种方法,方法都可用于考古学通论的学习。当然,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建议分专题分类别有序记忆,例如城址、墓葬、各类遗物分时代分类别总结归纳,通过对特征的归纳,把握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