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梁雯乌镇报道
11月24日上午,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的青年与数字未来分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和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两位嘉宾就数字化与实体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发言。
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正在形成
罗静说,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地实体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按下“暂停键”。国家文物局紧急部署,推出余个在线展览,一个月的时间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全年参观人数的4倍以上;九馆网上联播,9小时内曝光万次,视频播放万次,网络话题突破2.5亿次。
罗静说,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文物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加快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方面,国家文物局正全力推进文物数字化工程,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已完成普查登录并不断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全国馆藏文物数据资源已超过20PB,实体文物正以数字形式实现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
在推动智慧文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搭建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将藏品与展品、库房与展厅、观众与员工、线上与线下、馆内与馆外融为有机整体,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正在形成,博物馆管理正在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在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方面,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抓手,引导示范基地建设,与腾讯、百度、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广示范项目,推进文物博物馆著作权、商标权、品牌授权,促进文物与相关行业的深入融合,加大“文物+旅游”“文物+教育”“文物+创意”等领域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文物与游、购、娱、食、住、行融合,为传统行业文化赋能。
数字化让“高龄”故宫焕发新生机
青年人成“数字故宫”的大用户和建设主力军
在数字化发展中,95岁“高龄”的故宫博物馆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在分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介绍了“数字故宫”的发展情况。他说,今年2月4日,春节假期刚过,故宫博物院就通过“微故宫”给居家隔离的人们送去丰富的文化大餐,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听讲座,实现随时随地“云游故宫”的愿望。自2月28日